序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结果
|
1
|
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人才共享·平台共建·科创共赢的校城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
刘和云
|
特等
|
2
|
创新与突破:“一一三三”30年安全教育体系架构与实践
|
刘铁铭
|
特等
|
3
|
体育类课程“四维耦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杨赳赳
|
特等
|
4
|
基于“两山”理念的能源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刘海力
|
一等
|
5
|
面向新文科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13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刘加林
|
一等
|
6
|
院所一体推进地方院校涉农专业“七叶一枝花”耕读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
陈勇
|
一等
|
7
|
“八位一体”、“三方共赢”,校政企协同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刘浩
|
一等
|
8
|
“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双赋能”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陈志国
|
一等
|
9
|
四有好教师德性养成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合作“专课”思政模式研究与实践
|
赵艳红
|
一等
|
10
|
“文化再生、融合创新”地方高校美术、设计专业个性化教学与育人实践
|
陆序彦
|
一等
|
11
|
双创三业四平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实践
|
陈竑
|
一等
|
12
|
“三对接、两互动”政校企协同培养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胡传跃
|
一等
|
13
|
民族魂、文化根--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中国文化传承传播者”英语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张点
|
二等
|
14
|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刘泽发
|
二等
|
15
|
“六素同心、贯通融合”材料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新生态的探索与实践
|
陈占军
|
二等
|
16
|
基于OBE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
谢四连
|
二等
|
17
|
“研赛创”协同驱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胡东
|
二等
|
18
|
一帜引领双语教学三向融通:二本院校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孙传香
|
二等
|
19
|
“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李曾妍
|
二等
|
20
|
培育师德,提升能力:教师教育校校协同培养新范式
|
唐淑红
|
二等
|
21
|
“五维协同·学演贯通”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周邦春
|
二等
|
22
|
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型双驱双效”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
杨国辉
|
二等
|
23
|
服务乡村振兴的植物生产类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杨泽良
|
二等
|
24
|
基于人才培养的思政课“332”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陈灿芬
|
二等
|
25
|
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四融四阶”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李琼
|
二等
|
26
|
业财融合导向的五链式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杨怀宏
|
二等
|
27
|
多模式特色先进陶瓷现代产业学院产教研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
|
文瑾
|
二等
|
28
|
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校地政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李国强
|
二等
|
29
|
新文科商务英语专业“课证赛岗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万正发
|
二等
|
30
|
智慧环境下的大学语文三维立体式自主课堂建设
|
段湘怀
|
二等
|
31
|
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校地协同、“五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
王金稳
|
二等
|
32
|
“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电子训练中心创新与实践
|
朱高峰
|
二等
|
33
|
“专思创”同向同行,“校园+田园″新农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刘秀
|
二等
|
34
|
师范认证背景下英语专业“四维驱动ž三育一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禹逸群
|
二等
|
35
|
地方本科高校舞蹈专业“舞蹈+”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高洁
|
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