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工作和2008年工作要点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袁振国
2008年1月15日
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领导下,我办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中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总结近30年的工作经验,继承发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自觉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科学研究之中,重视基础研究,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加强应用研究,强调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注重开发研究,强调社会效益,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精品课题,在提高研究质量和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思想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教育科学规划和管理方面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全面落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科研管理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对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规范行业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认真学习体会,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
1.学习如何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质量第一理念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领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和管理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保证了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政治方向。同时,准确把握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追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
2.学习如何扩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影响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发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扩大优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优秀成果更多更及时地应用于实际,积极落实“四个同等重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评审消息,每年课题评审会均有中央政治局领导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送优秀成果,提高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权威和荣誉,增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信心。
3.学习如何严把课题进出口关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立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导向,高度重视评审质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建立匿名通讯初评和会议复评相结合的评审机制;扩大同行评议专家库和学科评审组专家库;对会议评审专家实行聘任制、轮换制和回避制;对评审原则、评审标准、评审程序、评审纪律作出明确规定;公示评审立项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等。2007年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立项工作的暂行办法》,走上制度化轨道。
同时,严格课题结题关,发布课题验收月报,课题结题率控制在60%左右,明确课题鉴定等级,有效防止了滥竽充数。
4.学习如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建设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深化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按照公正、透明、竞争的原则,改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制度,重点支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注重原创性,注重实际价值,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建立了评审立项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的项目数据库,防止多头申请、重复立项。进一步丰富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品种,既有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又有指定项目、自选项目、跨学科项目,还有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等系列产品,形式上有招标、委托和会议评审等形式,把握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满足了不同方面的研究需要。
5.学习如何提高课题成果转化应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运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中,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编辑《成果要报》,得到国家领导人和各部委办及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在国家一流出版社出版《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二批推出20部优秀成果,集中推荐优秀成果,在学术界引起重要影响。
6.学习如何有效指导行业发展,净化学术环境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发布《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简报》,建立专家信誉榜,建立评审立项诚信制度。建立信用管理数据库,对课题负责人、同行评议专家、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信用记录和信誉评价。发现和处理问题“稳准狠”,对优秀成果及时鼓励,重拳出击不正之风,及时清理到期未完成项目,对未完成项目者给予撤项处理;对存在程度不同问题的课题暂缓结项。
通过年度规划办主任工作会议、三单列学科工作会议、专项业务培训会、指导单列学科规划工作以及课题评审评奖会议、设立公共信息网站、发布管理通告等多种形式,提供了思想指导,搭建了经验交流平台,提高了社会科学管理界整体行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这些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和重要举措,带领全国社会科学管理界和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力地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树立行业标准,提高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二、总结经验,深刻体会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指导,我办深刻认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实践中形成了若干共识,积累了一些经验,有如下体会。
第一,明确工作理念
为实现“引领科研方向,促进学术规范,建设精品课题,提高研究质量,加强成果转化,扩大社会影响”的工作目标,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保障监督体系,要求管理、服务和指导并重,特别重视加强科研指导,把单纯的课题管理变成与研究者、专家组一起研究,共同发展。
第二,严把关键环节
严把课题进口关和出口关,严把政治关和质量关。进一步改进课题评审工作,完善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招标答辩和其他类别课题匿名评审制度,特别是明确了招标重点课题的题目、研究要点和具体成果要求,并以合同形成签约,本年度国家重点课题拟立8项,流标2项。对其他课题预期成果数量、质量要求明确。坚持宁缺毋滥,对所有课题分级分类要求,提高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声誉和质量。
第三,加强课题过程指导
我办对部分立项课题主持人进行专业培训制度,分享课题研究经验和方法,坚持课题组、专家组和规划办三方在开题、中期、结题过程中的全程合作,并对外开放,有效地提高了课题研究成功率。
第四,加强科研管理研究
坚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年会制度,邀请省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高校社科处领导及教育学院领导为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献计献策,交流教育科研管理经验;发动学科组专家撰写《教育科研大家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学科调查》;规划办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管理研究工作,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加强统计分析和研究分析,评审鉴定规则明示,评审鉴定结果公示,拨款和结题信息每月对外发布,全程透明、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成果影响显著
课题研究对决策发挥了重要影响,如郝克明的“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研究”研究成果得到国务委员和教育部领导的重视;袁振国的“我国重大教育政策转型问题研究”引发了教育公平大讨论,经全国社科规划办专报有关中央领导,对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哈经雄的“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得到温家宝总理和王兆国副委员长以及全国总工会的重视;杨贵仁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成为制订国务院七号文的基础,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理论创新,素质教育、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终身学习和学习科学等研究成果有所创新。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研究联系实践,形成了教育教学标准、模式和案例,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效果显著。
第六,加快成果推广
我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在教育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三个工作网站的信息服务;编发了《科研要报》(月刊)和《中国教育科研报告》(季刊),出版了《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奖成果概览》和《2005/2006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核心报刊上进行成果宣传;建成了专用开放的课题成果阅览室,建设了中国教育科学资源网,逐渐成为系统权威的教育科研知识信息中心。
三、2008年的工作打算
2008年是充满希望和机遇的一年,教育科学研究进入了“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攀登高峰”的发展新阶段,我办将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指导下,乘势而上,更进一步。
1.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的要求,以国家教育重点工作为依据,为优先发展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出谋划策,加强奥运年的体育健康教育研究,科学分析教育研究发展趋势,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完善教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以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建设精品课题。
2.完善制度,促进发展
形成规范化的教育科学规划制度、评审制度、开题制度、中期报告制度、鉴定结题制度、成果奖励和推广制度,促进教育科研体制机制的变革,推进课题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绩效考评,鼓励自主研究,重视后期资助,适当推行对同一重大政策性课题的多方案研究,形成知识创新系统、应用研究系统、成果推广系统相结合的科研体系,推进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体系和功能更加多元化,以适应不同研究者的需求,如招标课题可以组织正反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或多种方案进行选择性研究,增设后期资助项目,引导性研究和自主研究相结合,完成影响实践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双重任务。
3.提高能力,注重精品
加强科研管理者的能力建设,强化勤、精、细、实,管理、服务、指导并重。加强研究者的能力建设,强化教育科研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和成果意识。加强使用者的能力建设,增强识别、参与和应用教育科研的能力。
4.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加快制订2008年课题指南,计划在上半年启动年度重点课题评审工作,作好基金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成果鉴定转化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