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之家 -> 学生工作 -> 日常管理 -> 正文

关于做好思想道德素质班级评议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08

关于做好思想道德素质班级评议的通知

各班级:

根据我系学生工作的实际,决定完成对物理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3~2014学年度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的程序和时间安排,需做好“学生互评”和“班主任评议”等思想道德素质班级评议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班级评议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为规范,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学生互评和班主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议”主要依据“政治素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德能素质”等方面标准,对学生2013~2014学年的现实表现做出的评价。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班级评议结果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思想道德素质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素质测评的重要数据和定级评分的基本依据。因为它体现学生在班级的群众基础,将直接作为推选入党一般积极分子、重点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的民意依据。同时,班级评议结果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测评”结论和量化结果,和“理论知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创新与实践素质”测评的结论和量化结果,根据既定的综合素质测评总分的计算方法,形成的每个在校学生的测评成绩和排名,将作为上述三个专业考核大学生、评选优秀个人、评定奖助学金、推优入党、评选优秀毕业生、向用人单位推荐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评议程序

1、宣传与发动

各班级应集合全体学生,宣讲本系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力求使每个学生理解其意义,明确其作用,了解其操作,尊重其结果。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思想道德素质班级评议中来,切实发挥班级评议的积极意义。

2、评议组织

班主任是本次思想道德素质班级评议的责任人,要对本次评议提出明确的公平公正的要求,要组织学生学习《思想道德素质评议参考指标》(附件),要切实做好教师评价的相关工作,要切实组织好班级学生做好互评及其统计。

3、结果公示

学生互评和班主任评价完成后,班主任要组织学生骨干按照既定的计算方式进行加权统计,统计完成后在班级公示。对统计结果存在异议的学生可以向班主任提出申请,有权查看原始数据。

三、基本步骤

1、每个学生填写好“思想道德素质互评表”(百分制)以后,班主任组织学生骨干按照公式1计算出每个学生的互评成绩,填写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互评统计表”。

公式1:

2、班主任填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评价表”(百分制)。

3、班主任组织学生骨干按照公式2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权分,填写“思想道德素质加权统计表”。

公式2:

4、班主任和学生骨干在完成的“思想道德素质加权统计表”上签字以示负责。

四、时间安排

2014年10月11日17:00前,请各班级将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签字的“思想道德素质加权统计表”交学工办杨维老师,同时上传该表的电子文档。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2014年10月8日

附件:思想道德素质评议参考指标

思想道德素质评议参考指标

指标(100分)

二级指标

考核内容

一、政治素质

(25分)

1.政治学习态度

考核参与政治学习及“两课”教学活动的表现

2.政治上进心

主要考核有无向党组织靠拢,是否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

3.关心政治、时事

考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的拥护和关心程度。

二、思想品质

(25分)

4.世界观、人生观

考核是否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否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5.法律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考核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遵纪守法表现

6.创新意识和竞争性

考核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环节中的创新表现和竞争意识。

7.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

考核在实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和宿舍集体生活中的表现。

三、道德品质

(25分)

8.社会责任感

考核有无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忧患意识,是否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9.专业学习态度

根据平时学习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10.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考核在各级集体、组织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并发挥重要作用,是否积极参加献爱心和志愿者活动。

11.基本道德素质

考核在公共场所和人际交往中的言行是否合乎道德标准。

四、德能素质

(25分)

12.组织协调能力

考核在集体活动中的能力表现。

13.人际交往能力

考核能否团结同学,主动建立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

14.审美能力

考核有无良好的情趣情操和文化艺术修养。

15.文化体育活动

考核在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中的表现。

16.心理素质

考核在面临困难和挫折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表现,有无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7.社会适应性和自理

考核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适应性和自我约束规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