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华舍身救老农到师弟师妹们挽成“华山人墙”
从冯艾、徐本禹自愿支教到一批批的志愿者奔赴乡村
从“长江人链”到赵小亭、蒋小波以及千千万万九零后大学生
奉献精神在他们手中薪火相传
最近,支教女孩赵小亭情系贵州山区的事迹在社会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并引发了人们对九零后这个群体的思考。希腊有句名言,“模范比教训更有力量”。纵观历史,无论是六零后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老农,还是八零后大学生徐本禹自愿支教,都奏响了一代优秀青年人的生命赞歌,并感召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如今,九零后优秀大学生层出不穷,从“长江人链”到赵小亭、蒋小波,一种宝贵的奉献精神在他们手中薪火相传。
张华和他的师弟师妹们
直到今天,大学生张华为救落在粪坑中的老农而牺牲的事件以及该事件引发的热论仍被人们提起。
1982年7月11日,因救69岁掏粪老农魏志德,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二大队大三学员张华24岁的生命画上了句号。牺牲后,他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然而与此同时,社会舆论围绕“24岁的年轻大学生为救69岁老农而死是否值得”,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命价值观争论。最终,在青年学生、媒体和社会的全方位评判中,张华被定格为: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献身精神,是亿万青年的楷模!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个特殊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而张华的死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奉献’‘责任’这些崇高的字眼。”一位历经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知识分子说。
这就是榜样的感召效应,它使得一切从功利主义出发的价值观变得黯淡。仅仅时隔一年,同样就读于第四军医大学的张华的学弟学妹们在十多名游人从华山的崖梯上跌落的危急时刻,手挽着手,在万丈悬崖边,用年轻的身躯结成人墙,护送人群脱离险境……
时隔多年,张华的一位同学在回忆张华之死带给自己的影响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人生的意义其实就两点,一是生物学层面的,另一个则是精神层面的,张华死了,死时还没生儿育女,从生物的角度看,他的基因在人类的基因池中已消失了。但他的行为以及这一行为中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却可以被永远传递下去。”
事实上,这种英雄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张华身边的人,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把“乐于奉献”作为人生价值的追求,感染着成千上万的留学青年甘心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祖国建设的洪流。
冯艾、徐本禹和青年志愿者们
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志愿”这个词越来越被认可并成为他们的选择,源自一个个优秀的志愿者先驱。
2000年8月,复旦大学女生冯艾本科毕业,她放弃了繁华的大城市生活,来到宁夏西吉县支教。一张从教室搬来的课桌,一个烟道煤炉,两张铺板搭成的床,少许厨具、杂物,加上一盏昏黄的灯,构成了她全部的家当。2003年6月,她又来到海拔超过3200米的彝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的战河中学,担任初中语文、历史教师,每周上30节课,没有周末,一个月连续工作28天……
无独有偶,同样在2003年,华中农业大学徐本禹放弃了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的大好机会,选择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岩洞小学与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小学支教。在当时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尚未实施的情况下,这个朴实的八零后大学生感动了很多人,并因此荣获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这是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而他则说,“希望自己像根火柴,点燃千千万万人的爱心”。
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样的力量所激动,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悄然启动,越来越多的“冯艾和徐本禹”们走进大山、走进乡村,开始了他们艰苦而快乐的支教生活。如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赵小亭、蒋小波、陈及时和九零后大学生们
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奉献精神的价值却始终没变。如今,九零后的优秀大学生正在用真情弹奏出一首首气势磅礴的奉献者之歌。
他们是永载史册的“长江人链”。2009年10月24日,在长江边秋游的长江大学一年级学生,发现两名在江中浅水区戏水少年被江流卷离浅滩后,几名同学从不同的方向跳入波涛汹涌的江中救人,不会游泳的10多名男女学生手挽手涉水组成“人链”协助。两名落水少年得救了,而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是心怀大爱的蒋小波。2010年5月16日,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大三学生蒋小波因患胸腺癌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将身体唯一完好的眼角膜留给了两位素不相识的渴望光明的人。他捐献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后,他的日记被同学作为格言传诵,他生前许许多多的动人事迹也被广为流传,感动着无数的人们。
他们是舍己救人的英雄耿高鹏。2010年7月8日,一名少年放学回家途中不幸落入水渠,路过这里的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耿高鹏奋不顾身跳入湍急的水流中,落水儿童被救,而耿高鹏却因为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
他们是“支教玫瑰”赵小亭。2010年7月21日,这位两度奔赴边远山区支教,撒播爱与知识的美丽女孩在支教中不幸被一块飞落的山石砸中头部遇难,而仅仅两个月前,她刚刚度过20周岁生日。
他们还是更多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志愿者们。2008年的南方冰冻灾害中,数以百万计的年轻志愿者在火车站、街头和高速路上,给遇困的人们送去水和食物。他们还参与地震灾区重建,用微笑点亮北京奥运,以“小白菜”的形象活跃在世博会的舞台上……
谁说九零后娇生惯养、不敢担当?在他们身上闪耀的对生命的关爱、自我牺牲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以往任何一代人所展现的一般无二。从“长江人链”到赵小亭、蒋小波以及千千万万九零后大学生,我们欣慰地看到爱心接力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从几个人,到一群人,再到千千万万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光辉更加夺目闪耀。我们应该相信,他们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