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社会工作学科“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说明
法学院社会工作学科“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及法学院“十四五”建设发展规范的安排,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生为本导向、坚持结果导向原则,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做到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充分结合。法学院专门组建了“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此后,经周密计划和研究讨论通过了《法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社会工作学科“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及《法学学科“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在对“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和对自身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修改形成了《法学院“十四五”规划纲要》《社会工作学科“十四五”规划纲要》及《法学学科“十四五”规划纲要》。其后,又做了多轮调整完善修订形成了《法学院“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社会工作学科“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及《法学学科“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在结构上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已有基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法学院
社会工作学科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
(2021-2025)
一、社会工作学科“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情况
(一)已有基础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条件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工作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新开专业,后劲十足
“十三五”以来,我院积极谋求新的发展,以法学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为依托,积极加快新学科建设,建立了新的专业; 2016年,我们成功申办了社会工作专业。从2017年开始,招收了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目前为止共招生280余名。同时,完成了部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全力进行了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有效的实习机制,实习基地的数量得到巩固并逐渐扩展;课程建设进展良好,顺利完成专业评估。这不仅使我院的规模进一步壮大,而且新的学科的建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院发展的前景。
2.学科队伍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工作专业自开办以来,得到了学校及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院加大了社会工作学科师资引进力度,加强师资培养,随着一批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的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博士们的加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社会工作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师资力量更加雄厚,专业性不断增强,社会工作教师研究队伍现有11名专职教师,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为3人,占27.27%;博士学历为8人(含在读博士2人),占72.83%,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功底过硬的精兵强将。
3.科学研究蓄势待发:社会工作专业为新开设专业,原有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忙于社会工作新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育方向等社会工作的进一步系统学习及学历的提升,新进博士集中于“十三五”期末入职,在教学与社科项目申报方面仍在适应环境。
4.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80余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健康有序培育和发展,学生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普遍较好,学生在实习实践领域表现也较为突出,经学院动员,应届毕业生中约一半参加研究生考试。
5.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我院社会工作教师积极参与行业理论与实践交流会议,并于多家兄弟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协议。
6.社会服务扎实推进:“十三五”时期,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及相关基层单位建立了较好的服务基础。我院承接了娄底地区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培训、娄底地区儿童督导员培训、涟源市基层社会工作者能力培训等,有效地推动了娄底地区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社会工作专业开办时间不久,在课程设计和安排过程中仍有待进一步改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2.校地合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合作比较浅,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对接职业、岗位的特点,亟需进一步完善校地、校社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成果。
3.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基地(含实习、实训等)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优化专业资源配置,强化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结合,找准找好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切入点、落脚点、着力点,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完善专业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学校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1.注重质量的原则
着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办学实力和就业竞争力。
2.突出特色原则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特中求优”和“错位发展”的理念,要继续深化凝练专业方向,在提升专业实力的同时,打造“司法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及“民族社会工作”等特色方向。
3.需求导向原则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长远发展需要,对应战略性新兴专业、合理布局和优化专业结构体系。
4.科学可行原则
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结构与质量、近期与长远、传承与创新等关系,使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具备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之上,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十四五学科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进行的专业布局,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专业,体现了我院学科专业优势的重要成果,也是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目标,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大举措。
(二)具体目标
1.学科建设
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人员现状和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的特色出发,逐渐组建稳定的学科团队,逐渐建立社会工作学科的完整体系,确定和凝练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研究特色。深入开展研究,形成研究特色,迅速建立学科优势,提高学科水平,积极努力争取获得社会工作专业(MSW)硕士点;争取建设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争创省级一流学科,力争获得省级一流课程3项;国家一流课程争取实现0突破。
2.学科队伍
到2025年专任教师总数增加到15人,高级职称达9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0%;进一步加强培育和引进,使博士总数达到13人,占比达86.67%,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教师比例达100%;双师型教师15人,达100%,其中高级社工师2人以上,占比10%以上;中级社工师达10人以上,占比60%以上;助理社工师及以上比例达100%。
3.科学研究
十四五期间,建立(或合作)建立校级(或省级)“民俗民族研究中心”“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及“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力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0突破,国家级项目达5项以上;申报省部级课题15项以上,课题经费总量达到100万元以上;发表C刊、核心期刊论文30篇以上;出版著作、教材5部以上;举办1次以上全国性学术会议;每年举办学术报告8次;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的教师,每年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不少于1人次。全面落实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大学建设,配合谋划法学专业申硕目标,积极融入娄底地方校城融合战略,力争横向课题30项以上,争取进校经费500万以上。
4.人才培养
到2025年,社会工作在校学生达320人以上,其中社会工作本科生达280人,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达15人以上,专升本学生达20人以上;另培训地方社会工作及相关业务培训人次达10000人次以上;另本科生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比例达70%以上,上线率达70%人以上。同时,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建立学生社会服务制度(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完善社会服务考评制度及评估标准。此外,对学生开展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教育,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注重在素质拓展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广泛好评。
5.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科积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同国内外学术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协作关系,努力提升学科的品牌地位。十四五期间,学科邀请20位以上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专家来学科平台进行讲座与交流;学科有40人(次)去国外或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在学科内部,每月举办“社会工作学术沙龙”1次以上,邀请学院老师给学校师生介绍其研究进展与成果,提升不同学科之间交流。同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在稳定好现有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在娄底地区建立10个教育实践科普基地,在全国范围内,与50家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平台。此外,进一步优化校校合作机制,与10所以上院校建立校校合作机制,在信息共享、教师互访、学生交换、教材互编、科研共建、项目合作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6.社会服务
深入推动校地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在十四五期间,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成立社会工作行业协会;与10家以上行政机关建立合作框架协议;与20家以上社会组织签订校社合作协议;为地方政府或部门提供政策报告10份以上;提供调研报告30份以上;为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人员提供专业培训达10000人次。
四、“十四五”学科建设的任务
(一)任务
制订学科的五年建设目标及其分步、分阶段实施方案。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目标分解,层层落实。根据学科内容和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2-3个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特别是与社会工作学科优势和特色相联系的方向,如司法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等。
(二)阶段目标
1.2021年学科发展规划
(1)争取1项省级科研(教研)项目,保证2-3项横向项目,进校科研经费达80万。
(2)争取在国家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5篇学术论文。
(3)争取1-2位老师评上副高。
(4)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学科奖励2项或发表论文1篇。
(5)形成校级教学团队1-2个,申报校级课程1-3门。
2.2022年学科发展规划
(1)力争申请2-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申请3-5项省级科研(教研)项目,保证4-6项横向项目,进校科研经费达80万。
(2)争取在国家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6篇学术论文。
(3)争取引进1-2位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博士。
(4)争取2-3位老师评上副高。
(5)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学科奖励4项或发表论文2篇。
(6)申报省级课程1门。
3.2023年学科发展规划
(1)力争申请3-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6-10项省级科研项目,保证6-9项横向项目,进校科研经费达90万。
(2)争取在国家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8篇学术论文。
(3)争取引进1-2位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博士。
(4)争取1-2位老师评上副高。
(5)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学科奖励6项或发表论文4篇。
(6)形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申报省级课程1门。
4.2024年学科发展规划
(1)力争申请3-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6-10项省级科研项目,保证6-9项横向项目,进校科研经费达90万。
(2)争取在国家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9篇学术论文。
(3)争取1位老师评上副高,1-2名老师评上正高。
(4)争取获得社会工作硕士点立项。
(5)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学科奖励8项或发表论文6篇。
(6)形成省级教学团队2个,申报省级以上课程2门。
5、2025年学科发展规划
(1)力争申请3-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10项以上省级科研项目,保证10项以上横向项目,进校科研经费达100万。
(2)争取在国家核心类学术期刊上发表10篇学术论文。
(3)争取引进1位学术骨干或学科方向带头人。
(4)争取1-2位老师评上副高,1名老师评上正高。
(5)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学科奖励10项或发表论文8篇。
(6)形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申报国家级课程1门。
五、保障措施
要把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
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我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权威领导和决策机构。坚持学校党委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坚强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宏观调控与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发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由改革引发的矛盾,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投身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事业。
(二)高站位、远谋划、交叉融合发展
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在整体布局和重点突破的基础上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项目支持、学科发展、平台搭建、中心建设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三)加强财务保障,多渠道增加经费来源
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构建更有效的学科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切实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绩效。逐年加大对学科专业与师资建设的投入力度,为人才强校和落实本计划提供资源保障。集中优势资源投入重点学科,积极扶持其它学科的发展,以全面提升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争取校内外的支持,广开财路。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社会工作学科提升综合实力目标汇总表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现状 (2016-2020) |
目标 (2021-2025) |
1 |
学科建设 |
专业硕士点(个) |
0 |
1 |
2 |
师资建设 |
专任教师总数(人) |
11 |
15 |
其中:教授(人) |
2 |
4 |
副教授(人) |
2 |
6 |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 |
6 |
13 |
高级实验师(人) |
0 |
0 |
助理社会工作师(人) |
2 |
15 |
中级社会工作师(人) |
2 |
13 |
高级社会工作师(人) |
0 |
2 |
3 |
科学研究 |
承担科研项目(项) |
9 |
20 |
获得科研经费数(万元) |
74 |
100 |
承担国家级项目(项) |
1 |
9 |
承担省部级项目(项) |
4 |
27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篇) |
3 |
38 |
出版学术著作(部) |
1 |
5 |
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项) |
1 |
10 |
4 |
人才培养 |
本科毕业人数(人) |
0 |
320 |
硕士毕业人数(人) |
0 |
0 |
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门) |
0 |
1 |
省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门) |
0 |
3 |
省级一流专业(个) |
0 |
1 |
省级一流课程(门) |
0 |
1-2 |
省级教学名师(人) |
0 |
1 |
获省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篇) |
0 |
1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 |
0 |
1 |
省级教学成果奖(个) |
0 |
4 |
5 |
条件 建设 |
省部级文科研究基地(个) |
1 |
3 |
购置图书资料(册) |
0 |
200 |
购置仪器设备数(台、套/总值) |
|
/ |
6 |
学术交流与合作 |
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人) |
2 |
40 |
承担国际合作项目(项) |
0 |
1 |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次) |
0 |
0 |
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次) |
0 |
40 |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数(人) |
0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