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学院
首页|概况|党建工作|师资队伍|教学工作|学科专业|学生工作|科学研究|校企合作|招生工作|就业工作|校友分会|一流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栏目备份-勿删>>实验大纲>>正文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012-10-31 19:18     (次数)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编号:

420412

适用专业:

网络工程

总 学 分:

2

总 学 时:

36

其中实验学时

12

一、实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实验与《光纤通信技术》理论课程密切结合.是光纤通信技术是信息产业的主要支柱技术之一,光纤网络已经遍布全球。由于光纤通信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技术,除了课堂理论学习外,还需要实验性环节与之配合,否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通过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

1. 理解光纤的损耗原理,学会用插入法进行测试试验

2. 了解半导体光源特性,P-I曲线测试方法,以及学会使用光功率计

3. 学会使用光纤熔接机,手动熔接光纤。

4. 了解常用的光纤线路码型如NRZ、CMI、5B6B等,掌握CMI编解码的规则

5. 理解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概念,掌握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方法。

6. 了解模拟电话的光纤传输系统

7. 了解2M光纤传输特点。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会使用便携式光纤通信试验箱,通过常见信号源,示波器,和常见的光纤通信仪表完成光纤通信系统的相关实验。

上机实验要求:

1、熟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理解实验原理

3、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运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性质

备注

验证

综合

设计

研究

探索

必做

选做

1

光纤损耗特性测量

2

2

光源P-I曲线测试

2

3

光纤机械续接与熔接

2

4

线路码型实验

2

5

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2

6

模拟光话音实验

2

7

2M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2

四、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光纤损耗特性测量

1、实验目的

理解光纤的损耗、光纤损耗的常用测试方法、插入法测试实验

2、方法原理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及附件,光功率计,光衰减器,光纤。

4、实验内容

插入法原理上类似于截断法,只不过用带活接头的连接软线代替短纤进行参考测量,

计算在预先相互连接的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参考条件)由于插入被测光纤引起的功率损耗。显然,功率P1P2的测量没有截断法直接,而且由于连接的损耗会给测量带来误差,精度比截断法差一些。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光纤光缆制造长度衰减的测量。但由于它具有非破坏性不需剪断和操作简便的优点,用该方法做成的便携式仪表,非常适用于中继段长总衰减的测量。图2.13示出了两种参考条件下的测试原理框图。

图2.13 (a)情况下,首先将注入系统的光纤与接收系统的光纤相连,测出功率P1然后将待测光纤连到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P2,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A可由下式给出

(dB) (2.11)

式中CrC1C2分别是在参考条件、试验条件下光纤输入端、输出端连接器的标称平均损耗值(dB)。

图2.13 (b)情况下,首先将参考系统连在注入系统和接收系统之间,测出功率P1;然后,同图(a)一样,测出功率P2,则被测光纤段的总衰减由下式给出

(dB) (2.12)

情形(a)中,由于连接器的质量可能会影响测试精度;情形(b)中,采用了光学系统进行精密耦合,代替了连接器的耦合,可以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当只需要知道光纤的实际衰减时,它比较合适。当被测光纤段带有半个连接器而且需要和其它元件串在一起时,情形(a)的测试结果更有意义。

实验二:光纤P-I曲线测试

1、实验目的

了解半导体光源的特性。掌握光源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掌握光功率计的使用方法。

2、方法原理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及附件,光功率计,光源,光衰减器,光纤。

4、实验内容

测试框图如图1.2所示。其中S、R为活动连接器(ST型),RP501为可变电阻位于数字光发电路的上方。P-I曲线测试步骤为:

码型发生器自A点(对应实验平台测试点TP501)给光发送机送方波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大家可以借助键盘和液晶来选择方波信号(实验平台加电后,先按复位键复位系统,屏幕出现“请选择”提示后,按键选择“方波”),此时,TP501点应能测试到方波信号。参考附录B中光发模块甲的原理框图可知,为了把数字信号发往线路,除了用短接帽将跳线XP500的1-2脚相连外,还需要通过双刀双掷开关KS501选通模拟光源驱动电路和数字光源驱动电路。本实验中选择数字光源驱动电路(按键KS501抬起即可)。

从发送模块甲的光源组件(如1414T/1312T)的连接器S中取出保护塑料套,用光纤跳线分别插入发送端连接器S与光功率计的输入连接器插头,连接光发送端的光输出与光功率计,此时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功率就是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P。

3、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两点之间电压(红色表笔接电源VCC,附近找不到电源可以将红色表笔接触SN75452的8脚或2脚;黑色表笔接触测试点TP502)。测得的电压值除以电阻值R=R501+RP501(测RP501的电阻值时应该将实验平台的供电切断),其中R501是51Ω的固定电阻,即可得到注入电流I。改变RP501的阻值,将得到一组测得的P、I的值记录下来,我们便可以描绘P-I曲线。这里需说明的是这里测得的是P-I曲线的一段(功率调节范围约4个dB),为了防止烧坏光发送组件,电流I的调节范围有限(电流调节范围约为20mA),但不妨碍整个P-I曲线的测量,因为测试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多测几组值而已。

4、在调节电位器的过程中,最好让光功率值在-18dB~-22dB变化,以免损坏器件。

实验三:光纤机械续接与熔接

1、实验目的

掌握光纤切割与熔接技术

2、方法原理

接合技术分为熔接和机械拼接(固定连接器)两种。下面我们便分别来看看怎样才能将两段光纤连接起来。

不论采用何种技术,接合过程中的第一步都是末端预处理。包括剥离光缆的护套、缓冲管和涂敷层。这些剥离步骤的每一步都需要专用的工具。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所有用来进行末端处

图2.2

理的工具都可以买到。其种类的繁多令人惊讶,从简单的仅能完成一种操作(例如剥离涂层)的手工操作便携式剥离器到一步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的全自动仪器――插入一根完整的光缆即可得到准备接合的裸光纤。剥离器可以用来剥除所有型号的光缆。剥离暴露了裸光纤,当把两根光纤连接起来之前,必须先制备光纤的端面,否则会有可能带来很大的连接损耗。为了使光线在连接点处不发生偏转或散射,光纤端面必须平整光滑并与轴线垂直。一般使用的方法有:研磨、抛光与有控制的折断。研磨和抛光可以得到与光纤轴线垂直的光滑端面。但研磨工艺费时费事,不易用于现场。可控制的折断法或称“划痕折断”法,首先在待折断的光纤上刻一道划痕,然后如图2.2 (a)所示进行操作,以使表面产生应力集中而折断,由此获得良好的端面。如果折痕不合适、应力控制不好,会使光纤中的裂纹分叉,成为若干条裂纹,叉形裂纹会在光纤端面上产生唇形或锯齿部分,见图2.2 (b)。为了去除光纤末端表面上的外来微粒,必须用专门的方法和布料来清洁光纤。经过剥离、切割和清洁后的两根光纤便可以用来接合了。

图2.4

固定连接器的种类很多,图2.3给出了常见的几种固定连接器的外形图。图2.3 (a)是依靠毛细管定位的固定连接器,图2.3 (b)、(c)和(d)所示固定连接器的关键部位是V型槽,它能保持发射光纤与接收光纤相互对准。V型槽可以用铅板作主要材料,用冲模冲出V型槽,也可以用单晶硅材料以化学腐蚀法刻蚀出V型槽。V型槽对准基于外固定位,在切点A、B处保持接触,如图2.4 (b)所示,角度θ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发射光纤与接收光纤的包层圆与纤芯圆均处于理想状态,则切点A、B可以保证发射纤芯与接收纤芯对准而实现低衰耗连接。如果发射光纤与接收光纤外径不一致,即使在切点A、B保持接触,纤芯也不可能对准,因此必然引入损耗。适当选择θ值,可以把这类损耗降低,又考虑到V型槽加工条件,θ值一般选在60o左右。机械拼接通常用于快速维修且只需少量接合的场合。

对单模光纤进行熔接,主要包括光纤端面制备、纤芯对准、熔接与接头增强等几个步骤。其中光纤端面制备已在上文讨论过。纤芯对准是关键内容,要求有非常高的精度。多模光纤可以采用外径对合法,而单模光纤必须采用芯轴对合(见图2.5)。外径对合可以由普通的显微镜肉眼观察来确定,而芯轴对合则必须用功率法或折射率差透镜效果法来确定。

熔接的过程首先让发射光纤和接收光纤的间隙维持几十微米,然后进行预热,最后使间隙逐渐缩小而熔合在一起。图2.6表示安置光纤预热、压入和整形各个阶段示意图,最后是光纤接头的增强。光纤之间的接续增强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电弧熔接后光纤用玻璃毛细管或不锈钢管增强,也可以用热缩塑料管增强。具体的实验步骤,要视所拥有的熔接机类型而定。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光纤,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机,酒精,纸巾。

4、实验内容

光纤切割、熔接

实验四:线路码型实验

1、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的光纤线路码型如NRZ、CMI、5B6B等,掌握CMI编解码的规则。了解线路码的传输特性。

2、方法原理

解码采用的思想很简单:当时钟和信码对齐时,如果输入的是11或00,则输出为1;如果输入为01,则输出为0。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才可将一序列的码元正确地两个两个分组。经过传输处理后的CMI码首先要提取位同步时钟,接着抽样判决。此时CMI码流和发送的码流在波形上没有区别(暂时忽略误码的情况),但将其两个两个分组,却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当然,其一是正确的,可以得到正确的译码结果,如果接下来的工作亦是正确的话;而另一种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将导致译码工作的失败。

结合CMI码流的特点,这里提供了两种可以正确分组的方法:如果在码流中检测到了0101的话,那么就可以将紧接着它们的两个码元分为一组,以此类推;另一种方法更为简单易行,那就是在码流中检测1到0的跳变后,就可以将下降沿后的两个码元分为一组了。一般情况下,第二种方法可以尽快地实现正确的分组。下面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如图4-4所示:

接下来就是依据编码规则进行译码了。这里列举了三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方案:其原理框图如图4-57所示,原理电路如图4-6所示。从位同步时钟中分

图5.8 方案一的原理电路

离出两路时钟,它们和位同步时钟同频,但是占空比不一样,两路时钟信号的占空比都是25%。其区别在于它们的相位相差半个周期。将每组中的两个码元分开,从而形成了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在两路时钟的正确作用下比较这两路信号,便可以将CMI码解译出来。这种方案电路结构简单,各部分功能清晰,易于理解和操作。

图4-6

第二种方案:解码方法的本质和第一种相似,差别主要在于找到正确分组的方法不同,它分别用二分频后的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来读取两路信号,其原理框图如图4-7所示。

第三种方案:这里的译码思路稍有变化。CMI码流经过串并转换后,在二分频后的位同步时钟作用下读出,进行比较译码,其原理框图如图4-8所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光纤实验箱、低值易耗品等。

4、实验内容

图4-9

图1.11

首先要做的是: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通过正确的跳线来建立一个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这个系统在本实验中传输的是CMI码(速率为64kbit/s),所要完成的功能是对CMI的编译码。由附录B中的原理电路图集,可以知道:光发模块甲中,首先通过短接帽将跳线XP500的1、2脚相连,开关KS501要选择为传输数字信号(按键抬起即选中数字光源驱动电路);光收发模块甲之间用光纤跳线连接;光收模块甲中,通过短接帽将跳线XP503的5、6脚相连、XP504的2、3脚相连(选择主放大器MAX435放大信号)以及XP505的“CMI”传输,放大后的信号流向误码检测模块译码。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建立起来后,同学们可以通过键盘和液晶来选择所要传输的码型,本实验中选择CMI码(同样,实验平台加电后,先按复位键,再选择所要传输的码型)。此时,测试点TP501、TP502应该能测到编好的CMI码的波形。此时应注意的是:PLD对输入信号的幅度有一定要求,必须调节光发模块甲的可调电阻RP501、光收模块甲的可调电阻RP505、RP506和RP508,充分放大接收信号。

我们可以在测试点TP504、TP505测试到经过光纤跳线传输后的CMI码波形;跳线后,可在TP507测试到放大后的CMI码,可在TP601探测到译码后的PN(伪随机)序列;在测试点TP602我们可以探测到用来译码的64KHz位同步时钟(此时钟由误码检测模块中的数字锁相环提供,因为锁相环会带来抖动,所以比较TP602与TP401的波形时同学们会观察到抖动现象)。测试点TP401输出的信号是发送端的PN伪随机序列,系统正是对这个序列进行CMI编译码的。读者可以比较TP601与TP401的信号(想想为什么两个波形会有时延),也可以比较TP501和TP401的信号,从而验证自己所编写的CMI编译码程序是否正确。各点的参考小型如下:

的“CMI”传输,放大后的信号流向误码检测模块译码。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建立起来后,同学们可以通过键盘和液晶来选择所要传输的码型,本实验中选择CMI码(同样,实验平台加电后,先按复位键,再选择所要传输的码型)。此时,测试点TP501、TP502应该能测到编好的CMI码的波形。此时应注意的是:PLD对输入信号的幅度有一定要求,必须调节光发模块甲的可调电阻RP501、光收模块甲的可调电阻RP505、RP506和RP508,充分放大接收信号。

我们可以在测试点TP504、TP505测试到经过光纤跳线传输后的CMI码波形;跳线后,可在TP507测试到放大后的CMI码,可在TP601探测到译码后的PN(伪随机)序列;在测试点TP602我们可以探测到用来译码的64KHz位同步时钟(此时钟由误码检测模块中的数字锁相环提供,因为锁相环会带来抖动,所以比较TP602与TP401的波形时同学们会观察到抖动现象)。测试点TP401输出的信号是发送端的PN伪随机序列,系统正是对这个序列进行CMI编译码的。读者可以比较TP601与TP401的信号(想想为什么两个波形会有时延),也可以比较TP501和TP401的信号,从而验证自己所编写的CMI编译码程序是否正确。各点的参考小型如下:

实验五: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1、实验目的

理解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概念,掌握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方法

2、方法原理

计算用dBm表示的灵敏度PR。例如,测得Pmin=9.3nW,则

在灵敏度测试时,一定要注意测试时间的长短。误码率是一个统计平均的参数,为了确定测试时间,我们将之写成为:

(5.1)

式中m是误码个数,fb是系统码速,t是测试时间。由上式可知,在码速确定的情况下,只要在某一定的测试时间内所记录的误码个数少于某一数值,就可以表示出要求的误码率。其最小测试时间应是能检测到误码个数为1(无误码的情况除外)的时间,即(3.1)式中m=1时所得到的测试时间,它可以表示为:

(5.2)

由上式可见,最小测试时间与码速和误码率有关。各类系统误码率不同时,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的最小时间t如表3-1所示。

表5-1灵敏度测量的最小时间

码速

t

误码率

2M

8M

34M

140M

≤10-9

8分钟

2分钟

29.1分钟

≤10-10

5分钟

1.2分钟

≤10-11

50分钟

12分钟

应该指出,t是要求某一误码率时,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的最小时间。但实际上,测试的时间应大于此时间,才能使测试的结果更为准确。

光接收机灵敏度测试框图如图5.1所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光纤实验系统,光功率计,光衰减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误码仪。

4、实验内容

按图3.1要求将误码测试仪和光可变衰减器与光纤数字通信系统连接。

误码测试仪向光端机送入测试信号,PCM测试信号为伪随机码,长度为(2N-1),N的选择与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相同。

调整光衰减器,逐步增大光衰减,使输入光接收机的光功率逐步减小,使系统处于误码状态。然后,逐步减小光衰减器的衰减,逐渐增加光接收机的输入光功率,使误码逐渐减少,当在一定的观察时间内,使误码个数少于某一要求时,即达到系统所要求的误码率。

在稳定工作一段时间后,从R点断开光端机的连接器,用光纤测试线连接R点与光功率计,此时测得光功率为Pmin,即为光接收机的最小可接收光功率。

㈠实验平台中,光接收机甲灵敏度测试步骤如下:

跳线XP401应将1、2两脚连接,这样选择传输的是系统内部产生的2M伪随机序列,N的取值为4。

选择光发模块甲,将XP500的1、2两脚相连,开关KS501选择传输数字信号。光收模块甲中,选择MAX435作为主放大器,AD603作为配合主放大器的AGC放大器。通过跳线XP503的5、6脚相连,XP504的1、2脚相连、XP505将AD603的输出(原理图中对应为:“PNOUT”)送往误码检测模块。

系统搭建好后,实验平台加电并复位液晶屏,从键盘输入PN,系统进入误码检测状态,此时可能会发现屏幕上误码不断,不要着急,这是光接收机工作还不正常。

在“PNOUT”处测试AD603的输出波形,调节可变电阻RP505、RP506使AD603的输出信号为最佳(幅度适中,波形平滑),然后再通过跳线XP505将AD603的输出送往误码检测模块,即把跳线的21、22两脚连接起来。

调节可变电容C817和C823使锁相环正常工作,即进入锁定状态;此时可以调节变阻器RP802减小位同步时钟的抖动,现在你将发现液晶屏幕上的误码计数变得缓慢,或停止计数。通过键盘KS214(最后一排顺数第2个)清零误码计数。

如果实验室没有配备光衰减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平台中的电路衰减来模拟光路衰减。调节光收模块甲的可调电阻RP506,降低MAX435的放大倍数来模拟线路上的衰减。当衰减足够大时,将超出AD603的自动增益控制范围,致使其输出信号幅度锐减,误码计数渐增。实验平台的误码测试功能虽然不像误码分析仪那样齐全,但读者可以通过液晶屏幕显示的误码个数来自定义误码率,比如说1分钟出现了10个误码。调节上述可调电阻,减少电路中衰减,直到误码符合我们刚自定义过的标准,可以测试MAX435的输出波动很小,模拟了输入光功率也很小。

实验六:模拟光话音试验

1、实验目的

了解模拟电话的光纤传输系统

2、方法原理

在实验平台上,通过正确连线,模拟语音信号既可以直接通过光纤传输,又可以先进行数字化后再上光路传输。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光纤通信实验系统,电话机,连接线

4、实验内容

1、调试光收发模块,使其工作正常。方法:以光收发模块甲为例,跳线XP501的2、3两脚相连,跳线XP502的2、3两脚相连,按键KS501选通模拟光源驱动电路,用一段光纤将光收发模块甲连接;利用跳线XP503选择OP07作为主放大器,并将XP505的1、2两脚相连;加电后复位系统,通过键盘输入传输正弦波或三角波或锯齿波等模拟波形;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P301、RP502、RP504和RP503使得模拟光源驱动电路工作稳定,由于晶体管V501、V502工作在线性放大区,读者调节时应注意其直流偏置电压,测试点TP503可以测得送入驱动电路的模拟信号波形,TP502可以测得从驱动电路输出的波形;通过可变电阻RP505、RP509可以调节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波形,测试点TP504可以测得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波形,TP506可以测得放大后的模拟信号波形;依照这种思路调节光收发模块乙(乙中同样选择OP07作为主放大器)。如果模拟信号能够通过光收发模块正常传输,我们可以开始模拟语音光纤传输实验。

2、正确连线:将两台电话机的RJ11插头插入实验平台中的RJ11插座;将跳线XP701的2、3两脚相连(模拟语音信号被送往模拟开关),光收发模块甲按上述步骤1连接,不过此时应将跳线XP505的25、26两脚相连,使信号传输到XP704的1脚,将跳线XP704的1、2两脚相连,这样发送端说话接收端即能听见。我们还需要连接回路使得接收端说话发送端能听到,此时利用光收发模块乙和跳线XP702(1、2相连)、XP703(2、3相连),连线思路同上。

图6.2

3、正确连线后,加电,复位后选择模拟电话,我们即能实现收发双方互通语音信息了。用示波器在线路中跳线处观察模拟话音的波形变化,比较讲话声音大或小时所测得的波形的变化。(注:话音通信为双工通信,如果所购的实验系统为单工方式,只有一对光收发模块,就可一个方向采用光收发对进行光纤传输,另一个方向采用电缆如导线直接传输,同样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是正弦波或三角波或锯齿波等模拟波形,观察模拟信号经过传输后的波形变化。

实验七:2M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1、实验目的

掌握2M光传输的特点。

2、方法原理

外接信号源从同轴XS801输入,此时跳线XP801和XP802的2、3两脚相连,分别将两路单极性码送往光发送模块,光发送模块甲中跳线XP500的2、3两脚相连,KS501选择数字光源驱动电路,将其中一路2M信号发往光纤;光发送乙模块中跳线XP506的9、10两脚相连,KS502选通数字光源驱动电路,将另一路2M信号发往光路;光接收模块均选择MAX435对信号进行放大,其输出通过跳线XP505和XP511选通至单双变换电路。此时将2M接口电路中,跳线XP803和XP804的1、2两脚相连,两路单极性的2M信号便合路成为HDB3码被送往外界。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2M光纤,光纤通信系统,电话机

4、实验内容

实验平台加电并复位后,选择传输PN,将跳线XP401和XP500的1、2两脚连接起来,这样系统内部产生的本地2M伪随机序列将被送往数字光源驱动电路。用开关KS501选通数字光源驱动电路,这样2M信号将被发往光纤线路。光收模块甲选择MAX435作为主放大器或将之与AD603配合(可测试动态范围),放大输出后通过跳线器XP505选通至误码检测模块。

跳线XP601的1、2两脚连接时,经过同步提取和判决后的信号将被送往误码测试,2、3两脚连接时,信号将被编成HDB3码输出。此时,应将跳线XP803和XP804的2、3两脚相连,这样编好的码字将经PE-64952合路输出。我们可以利用导线或同轴电缆将输出端XS802的信号送往2M电接口输入端XS801(注:即使跳线XP601的3脚空着,XS802仍能测试到编好的HDB3码,这是因为系统默认当XP601的3脚没有信号输入时其电平为0,所以编码模块将对0电平进行编码,这一点从XS802的波形中也可以看出),这就是所谓的环回测试。将跳线XP801和XP802的1、2两脚相连,此时输入的2M信号将被送往HDB3译码模块,读者可以在XP401的3脚测试到译码以后的PN伪随机序列,不妨将之与1、2两引脚所发送的PN伪随机序列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相同。我们也可以比较XS802与XP401的信号,从而验证HDB3码的编译码规则。

五、考核方法

1.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登记,记入实验成绩中。

2.学生完成实验后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确定每次实验的等级。

3.实验成绩按20%比例计入课程期评总成绩中。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目

1、实验指导书

[1]自编《光纤通信实验指导书》

2、 主要参考书

[1]《光纤通信》,王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光纤通信系统》,顾畹仪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光纤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孙学康,2001年版

[4]《光纤通信》修订版,高炜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主 撰 人:张政

审 核 人:彭智朝

2012.6

上一条:《汇编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教学大纲
关闭窗口
 

行政办: 百全楼110 | 教务办: 百全楼213 | 邮编: 417000 | 电话/传真: 0738-8377309
@2003-2015 版权所有: leyu乐鱼·(中国)官方网站信息学院